初中历史课“超前善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初探作者:赵江涛联系电话:13438864095邮箱:313698664@qq.com工作单位: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初中历史课“超前善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本校正在大力倡导和推行“超前善后先学后教”新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线教师,积极学习,结合学科教学,不断提升,本文以川教版版历史八年级《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教学为例,顺应形势发展而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究。关键词:历史超前善后教学模式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历史课教育实效的迫切要求。一、“超前善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方式。“超前善后”教学模式内涵可以表述为:在“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建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先导,以合作研讨多向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效能保障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核心要素有三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善”有两层涵义,一是会学,二是学好。“善学”的过程就是“促教”的过程;“善学”的程度,就是“促教”的检验。“善学”必须要求“善后”,“善后”本身就是“促教”。二、“超前善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操作流程(一)、目标定向,鼓励超前。师生共同明确研究方向,确定核心问题及讨论话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以八年级《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一课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始上课,师生快速浏览教材,记住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共成立时间、地点;运动导火线、口号、主力及一大内容;理解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意义。学习五四爱国精神,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感受爱国民众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认识中共诞生的必然(二)、学生先学不教而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学案)(幻灯片显示)自主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引领者,而非灌输者、支配者。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自学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也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对课本内容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学会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便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出本课的知识点,并找出各个知识点分别讲了几个具体内容。如: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爆发:时间、地点、口号3、发展:中心变化、主力变化4、结果:初步胜利5、历史意义:二、中共的成立1、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2、中共一大的召开:以上两环节重点体现“先学”,鼓励学生超前学习,完善“预习”教材,让学生通过联想、摹仿和探究等手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解决教材中的新问题,知晓哪些内容是可以自己看书解决的,哪些内容单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其要义在于“不教而教”。(三)、合作讨论重在激活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先各小组代表交流“自学”成果(部分)■找找看?——自主学习1、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时间:地点:人物:口号:2、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自主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然后交流疑问:(部分)■想想看?创设情景,播放视频: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怒斥日本代表(节选自电影《我的1919》)根据视频设问启发:(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如何形成的?(2)巴黎和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在国内引发了什么运动?(4)五四运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中心和主力是什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