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刘惠琼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因此本课的题目是将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所以,可以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在讨论中弄清问题,得到能力的锻炼。 重点难点 1、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提问激趣,导出课题。师:我们知道词语本身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谁能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试着读一读这两个短语呢?当这样的评价同时用在一个人,一件事上,那会表达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和”字)。【齐读课题】二、回顾课文前半部分,检查预习。师:请同学们翻开书 101 页,昨天大家预习了“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预习最好?生:(同桌默读第一部分,交流)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板书:鼓励)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板书:批评) 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板书:批评 严厉(指名学生读) 4、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师出示练习: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读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四、文体聚焦,评价“评价 5、引发讨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文体聚焦,评价“评价师: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