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然 笔 记1 、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2 、领悟自然与人生息息相通的道理。作者简介杨文丰 (1957—)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已出版散文集、写作学和创造学著作等 10 部 (4 部合作 ) ,曾获国家科普奖二等奖、散文奖、省和部级教材奖等。解题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有时也指包括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得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这篇文章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章结构第一部分:“蓝地球”。第 l 段指出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是蓝色的;第 2—3 段介绍大气的蓝色是阳光与空气相遇而成;第 4 段表达了在蓝色天宇下人类能和平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晨昏线’寓言”。第 1段说明晨昏线是白天与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第 2 段指出由于自然因素的复杂,晨昏线对光与暗的划分并不均匀;第 3 段揭示晨昏线的社会意义:昭示光明与黑暗永远共存的道理。第三部分:“包容一切的空气”。第 1—3 段首先说空气的无处不在;第 4—5 段以“古老”而又“年轻”说明了空气的无时不在;第 6—7 段以“勤劳”的“园丁”和“永恒的流浪者”解读了空气对地球的意义;第 8—12 段揭示空气是平凡而伟大的。第四部分;“蒲福风级”。第 1—9 段介绍了风的级别;第 10 段说明现已编出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的蒲福风级表;第 11 段则联想到人类社会的森严等级。梳理每一节阐述的自然科学知识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和漫射,形成“蓝地球”。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蓝 地 球蓝 地 球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协作的“魔术” 光线的散射、漫射 雨水滴石水花四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