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五中学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李鹏慧课程简介:多年来,我校以《弟子规》为校本课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弟子规》共有 360 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场所,学生不能仅仅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学习《弟子规》是熏陶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精髓,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育。《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并学习可以使师生在行为上得到教育,有助于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从而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作者生平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七年,曾捐钱获得县丞一职,卒于清雍正六年,享年 83 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内容分析:精选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学习《弟子规》的纲领。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心,才算具备了做人之“根”。本课就是引导孩子从对父母的“孝心”入手,联系实际等各种活动,延伸出学生对长辈,对他人的尊敬,感恩之情。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学习热情表现的更高,在课堂上也相对活跃;初二的学生更加叛逆贪玩;而初三的学生却表现出几分安静,学习积极性高但独立思考能力偏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