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二)四、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下面具体分成几个角度分析:1从表达方式赏析(基本格式是:运用……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点或观点或情感或与所描写对象的关系等。)例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赏析: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例2: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赏析:本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赞美了()精神。2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等)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了(刻画了)……的……的性格特点,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地……例3: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赏析:这几句话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3从环境描写方法入手赏析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等。(答题范式:这是……描写,起……作用,烘托(渲染、交代、推动、衬托)了……)例4:“露西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一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西老师竭力控制住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棒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赏析:这是(),起()作用,烘托出(例5:《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赏析:这是(),起()作用,烘托()五、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夸张、拟人、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首尾照应、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等。例1;2010年梧州市中考题《留守土地》中开头:“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赏析:本文开头第一句()。这样写可以(),激发读现代文阅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2:“四周的故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赏析:这句是(),写出了()的特点,点染了一种()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赏析: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例4: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赏析:开头运用鲜明的()。六、从衔接照应的角度品味赏析重点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1)文首句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2)文中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启示下文。(3)文末句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例1、朱自清《绿》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赏析:这句话()。点明惊诧的原因——(),设下悬念。例2、朱自清《绿》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赏析:这句话(),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例3、鲁迅的《故乡》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赏析:这句话是过渡句,起()的作用,心绪由悲凉变得沉重。专项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