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制度VIP免费

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制度_第1页
1/4
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制度_第2页
2/4
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制度_第3页
3/4
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制度(1) 摘要:自由心证是一种常人认知模式,它要求裁判者按照人类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认知方式评判证据的证明价值。在探讨我国建立自由心证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自由心证;瓶颈;原则;必要性;中 图 分 类 号 : 文 献 标 志 码 : A文 章 编 号 :1000-877216-0192-01 自由心证制度是随着证据制度的整体演进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刑事诉讼由纠问主义发展到诉讼主义的产物。所谓自由心证是相对于历史上的法定证据制度而言的,它是指据以定案的证据的证明力的有无及其大小不由法律预先做出规定而委由裁判者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的判断在形成内心确信的前提下进而对案件的事实做出的结论。传统的自由心证制度是在否定法定证据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我国建立自由心证制度的必要性现代西方法律制度中的自由心证制度,是其整个法制体系中的一项不可或缺要素。而在我国法制建设中,能否加以合理移植或借鉴呢对于是否要在中国建立自由心证制度,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一些人认为在中国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只要沾上“自由”二字就脱离了我们的哲学基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 。而且社会公众也普遍认同法律制度是严谨的,是不能“自由”发挥的。笔者认为,在我国司法制度中确立自由心证制度是完全必要的。自由心证制度与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我国建立自由心证制度之瓶颈:1. 自由心证的主体——法官不“自由”。宪法第126 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于是法官时常徘徊于 “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难以取舍。因而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的社会根基相当脆弱。2. 当事人主义和直接言词原则的缺乏。法官审理案件是先由自由心证再到内心确信的完全确立过程,同时也是举证、认证、质证三位一体的一种认志不断升华的过程。但是在我国这三个阶段的相关制度时常是脱节的。3. 裁判者的综合素质也难以适应自由心证制度的确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法官的任职资格规定是很低的。而且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现行的法官任职资格的规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4. 自由心证制度自身也存在缺陷。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与其他证据制度一样,自由心证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一个合力的结果。在法官自由评价证据材料的时候也存在认知能力,证据材料收集不全面,自由裁量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完善我国自由心证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