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中的因式分解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金钟植高中数学中,式子的恒等变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变换,其中因式分解尤为重要。根据需要,在对一些式子整体分解或局部分解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由于初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因式分解,较以往的标准降低了要求,所以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中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为此,本文根据高中阶段所需要的有关因式分解的要求,将初中阶段所学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拓宽。现行的初中教材中,因式分解只介绍两种方法,即“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实际因式分解还有两种方法需要掌握,即“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而这两种方法在高中数学中都有用途,所以本文对因式分解的本质介绍的前提下,重点介绍后两种方法。一、因式分解的概念在现行初中教材中的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由概念不难看出,因式分解的本质就是经过恒等变形,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所以过程是恒等变形,结果是化成“乘积”的形式,所以关键是如何进行恒等变形的问题。“提取公因式法”需要的过程是:将多项式每个项中所含的相同“结构”即公因式提出来;“运用公式法”是从多项式的特殊“结构”,即逆向运用乘法公式的形式,运用公式分解因式。这里还需要补充高中阶段能用到的适合分解因式的公式还有:二、十字相乘法我们来观察又有在我们学习乘法运算时有:因此在分解因式中有注意观察上式的系数。对于一个关于某个字母的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它的常数项可看作两个数,a与b的积,而一次项系数恰是a与b的和,它就可以分解为(x+a)(x+b),也就是令p=a+b,q=ab时,,用此方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a与b的值的确定。如何确定,看下面的“十字相乘”与分解因式之间的对应关系:1即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解以后重新相乘再加得到一次项系数,进而可以分解因式。这样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用此方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a与b的值的确定。所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结构必须是“二次三项式”的形式。例1:分解因式:(1)(2)分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首先要找准各项的系数和常数项,然后利用来分系数,使得左边两数乘积为二次项系数,右边两项乘积为常数项,交叉相乘后结果作和,应与一次项系数同,这样就分解出来了。评注:十字相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解后的搭配问题,比如:(1)中十字相乘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多项式,而不是。所以对每个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利用十字项乘法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搭配才能成功。同步练习:(1)(2)(3)(4)例2:分解因式(1)(2)分析:要想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应具备二次三项式的条件,有些多项式可以看作关于某个整体的二次三项式,也可以照上例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如(1)可以看作关于的二次三项式(2)可以看作关于(a+b)的二次三项式。同步练习:(1)(2)2(3)例3:分解因式(1)(2)分析:当多项式中出现两个字母时,分解同前,只不过常数项也会出现字母,如(1)可以看作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则y就当作常数处理。(2)应先进行公因式的提取,再分解,记住,提取公因式是分解因式的第一步。同步练习:(1)(2)例4:分解因式:(1)(2)分析: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数的分解不太容易,应不断试一试几种可分的情况,同时注意符号的合理匹配。同步练习:(1)(2)三、分组分解法先看一个多项式的分解因式:。这个题目结构非常清楚,有公因式,所以直接提取即可。但如果待分解因式的多项式是,就不能直接提取公因式了,原因是把待分解的多项式由变形为比这个更原始的结构,但我们知道两个式子是恒等的。这种情况下,分解因式的过程自然就是:3。这样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即将多项式适当分组后经过局部分解,化成可以整体分解的结构,最终可以整体分解的方法。不难看出,运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时,关键是分组,如何分组是这种方法运用当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分组的方式一般是多样的,其中首先要考虑能够局部分解,将多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