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 年版)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缺铁性(IDA) (ICD-D50.902)(二)诊断依据。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8 年,第三版) ,《临床诊疗指南- 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疗规范》(王建祥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明确的铁缺乏病因和临床表现。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 /L,女性低于 110g /L,孕妇低于 100g / 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小于 80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小于 27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小于 320g /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 小于 28pg /cell;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3.血清铁蛋白 (SF)低于 12ug /L。4.血清铁 (S1)<8 .95 ц mol /L(50ug /d1) ,总铁结合力 (TIBC)>64 .44umol/L(360ug /d1)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低于 15 %。5.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铁(细胞外铁 )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2.补充铁剂(1) 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100 ~150mg / d。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疗程一般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 个月。如有条件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在血清铁蛋白 >30ug / L(女性 )或 50 ug /L(男性 )后停药。(2) 注射铁剂:如患者不能口服和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或持续失血一时不易控制时,可用肌内或静脉注射铁剂。用前应计算所需注射的总剂量。所需注射的总剂量 (mg) =[150 一患者血红蛋白(g /L)]* 体重 (kg) *0 .3,分次使用。3.输血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6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50.902 缺铁性贫血疾病编码。2.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90 ×10 9/L ,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