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漏芦的炮制方法VIP免费

漏芦的炮制方法_第1页
1/1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漏芦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漏芦又名野兰、和尚头、鬼油麻。载《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漏芦又名野兰、和尚头、鬼油麻。载《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炮制方法】1.漏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去芦。”《景岳全书》:“洗净,去苗。”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2.制漏芦《雷公炮炙论》:“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申,去甘草,净拣用。”《仁术便览》:“去腐土芦,甘草水拌蒸,切焙。”《本草汇》:“牛甘草拌蒸。”《医学入门》:“去芦,细锉,甘草拌炒,去甘草。”《本草求真》:“甘草拌。”现行,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加入净漏芦,拌匀闷润至吸收完全,置笼中蒸透,取出,晒干。3.麸炒漏芦《圣济总录》:“去芦头麸炒。”现行,取麦麸撒入热锅中,中火加热,拌炒至麸焦药黄,出锅,筛去麦麸。漏芦每 100kg,用麦麸 20kg。【饮片性状】漏芦呈不规则类圆形厚片。表面灰黄色,有裂隙,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周边灰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气特异,味微苦。制漏芦形如漏芦片,色深。【炮制作用】漏芦性味苦,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的功能。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疮疡肿毒,乳汁不下,湿痹拘挛。临床多用生品,取其苦寒清热,解毒消痈作用较强,用于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热毒泻痢。如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的漏芦汤(《集验背疽方》);治乳妇气脉壅塞,乳内胀痛或作痈肿的漏芦散(《局方》)。甘草水拌蒸或者麦麸拌炒,缓和漏芦苦寒之性,增强益气舒筋通脉作用,用于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痛苦。如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痛苦的古圣散(《圣济总录》)。【炮制讨论】漏芦洗锉,甘草拌蒸始见于南北朝刘宋时代的《雷公炮炙论》。宋代有去芦,麸炒,苦酒制。元代新增燔制。明代又有甘草水拌蒸,甘草拌炒。现今多切片生用。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下部天,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漏芦的炮制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