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奇数数列之和与正方形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107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吸铁板,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教师:最近老师发现,我有一项非常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从1 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快。你们信吗?教师:不信也没关系,我们现场来比一比。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教师: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得快呢?教师: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这个方法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以形解数1.教师: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比如,1+3,我就先拿一个小正方形,再拿三个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我就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教师: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可以快速算得结果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教师:先来两个加数的,再来三个加数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老师的方法。2.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析。先讨论 1+3,再讨论 1+3+5。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大家认为 1+3=22,1+3+5=32。除了这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教师:你们认同他的方法吗?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学生 1:1+3+5+7+9=52。学生 2:1+3+5+7+9+11=62。教师:那我们从头来看一看。请看屏幕:1+3+5+7+9=(52)。教师: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看成 12,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 1 个是不够的,增加的个数要比前一个加数再多 2(也就是 3);想拼成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 3 个是不够的,还要比 3 个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