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妙用2011 年 4 月 1 日是学校对全区开放日,我有幸被推荐上一节生物公开课,内容是《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这节课内容简单,但技术性较强,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试管牛”为例,创设一种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胚胎工程学家的身份出现,亲历其境地去思考和探究“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的过程,领悟其探究的方法,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获取知识的目的。我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怎样解决我国低产奶牛和肉牛的问题?从而引出试管动物,并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1)什么是试管动物技术?(2)发展这种技术有什么好处?(3)实现良种牛快速大量繁殖首先要做的是?学生思考并一一回答,这样引出本节学习内容: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3)受精;(4)胚胎的早期培养。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上述 4 个问题,并汇报其探究结果。最后让学生根据以上知识画出“试管牛”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图解,然后我从中挑选具代表性的流程图,用实物投影仪即时投影,让全班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教学环节预设得不错,但当我巡看学生的画图情况时却发现有的学生还没掌握有关的技术流程,以致在画图时错漏百出,或缺漏“精子体外获能”环节,或缺漏“胚胎移植”环节等等。我心想:完了!还说要挑选具代表性的,现在他们画成这样,等一下该展示谁的作业啊?咦?不对!我突然灵机一动:具代表性的不一定是好的才行,错误的也具有代表性,这正正是“错误”示范的大好机会,引导其他学生帮助他找出错误的原因,从错误到完善,这样对所学知识不就有一个更深刻的形成过程吗?于是,我挑选了出现不同错误的流程图通过实物投影仪来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比较,挑出各错误之处,了解其错误原因,并加以修改,最后再和正确的流程图作比较,完成了从片面到完整的学习过程。评析: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分组探究和汇报——建构知识和归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整个课堂在学生分组探究四大问题并汇报结果的模式下形成了积极、热烈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让学生尝试建构“试管牛”工厂化生产流程图,并且及时利用学生的图解纠错,让学生利用图解及时归纳总结知识,期间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然而,在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时,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