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爹可拼,所以无法任性 每天夜班回家时,小区胡同口都可以看见一个卖麻辣烫的。摊主是个小伙子,他自己调的酱味道很特别,我隔三差五会在他那儿吃一碗。小伙子很健谈,每次吃麻辣烫时,他总会和你聊半天。 问他收入高不高。小伙子说,还行啊,不比你们上班差,只是比你们辛苦啊。他说的没错,每天傍晚出摊,先在夜市上卖,等夜市散场了,又转到我们小区门口,每天晚上 2 点左右收摊。只要天气不是太差,小伙子基本每天都出摊,一个月下来,1 万多的收入。 这个麻辣烫的小摊只有他一个人撑着,白天睡醒了,在家把东西准备准备。老婆主要是看孩子,偶尔打打下手。这么算下来,也没有其他人力成本,小伙子收入确实可以。 一开始我总以为他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老家种地没意思,才来到城市里摆摊挣钱。有一天他说,他是读过大学的,不过学校不好,只是个专科。毕业后“无爹可拼”,再加上学历不够硬,没工作可干。回到老家更是找不上工作,毕竟在这个城市读了几年书,相对熟悉这个城市的情况,干脆还是在这里落脚了。毕业三年多,摆这个麻辣烫的摊一年半,之前还做过各种杂七杂八的活计,不过挣钱太少。 听他说自己也是大学毕业生的那一瞬,有一些震惊。说震惊或许也不完全准确,毕竟现在大学毕业找不上工作的人太多太多,摆个麻辣烫的摊也不稀奇。但我还是挺受触动的,也许是因为小伙子的乐观吧。从没听他抱怨过什么,也没听他感慨过:如果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卖麻辣烫,当初何必花那么多钱上大学。 有一天和几个朋友吃饭,大家都在感慨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真难。尤其是对家境不好的年轻人来说,花了那么多的钱,耗费了几年时光,到头来出路竟然和同乡没上过大学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一个样——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没上大学直接去打工的,他们都“认命”了,毕竟当年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可是这些上过大学的,怎么能轻易沦为和农民工一样的遭遇呢?无论如何,自己也是“投资”过大学的。 有人呼吁,大学生不是找不上工作,他们可以去当搬砖工啊。我写的文章明确反对过这种观点。在当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远不是“找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解决了就业者的“吃饭问题”之后,它还有着更大的附加值。工资高低暂且不说,工作背后的社保、医疗,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同性质的工作带来的“回馈”简直是天壤之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公务员与一个搬运工的未来能是一样的吗?谋得了公务员的岗位,多少可以给自己一个可期许的稳定的未来,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