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二一年春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数起校园伤害案件,学〇〇校安全和安保工作引起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广大中小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的关注程度、重视程度、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校园安保的人防、物防、技防和投入作为基础条件建设被提上重要议事议程。但是,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学校安全和校园安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创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的安全保卫制度,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从管理应对、信息、心理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制定事故的缓解与预防→对事故的反应→对事故的处理→事故后的恢复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将对校园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建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的实践研究,使广大师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生命重于泰山”、“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从而在全校构建起大安全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人人共享安全的浓厚氛围。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创建一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学校安全保卫制度。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创立较为完善的学校立体安全防护网络环境。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面优化学校的生态文明育人环境。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属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创建和平安和谐环境的建设。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制定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人员,培训研究教师,优化课题研究环境。(二)、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根据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研究工作,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对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检测。总结有关成果和成功案例,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研制开发CAI安全教育课件和其他安全管理软件。(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汇编研究成果,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使用性进行鉴定。七、研究预期成果主要阶段成果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完成时间1《创建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赵建兴2011.122《创建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赵建兴2011.123《制定安全保卫制度,构建安全防御体系》论文张永利2011.124《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制定和和谐环境创设试析》论文王志强2011.125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初稿)制度陈守涛2011.126最终研究成果1《创建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赵建兴2012.122《创建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赵建兴2012.123安全制度课件集锦电脑软件王志强2012.124安全教育案例集安全案例张永利2012.125论文集论文陈守涛2012.12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保证措施(一)组织领导为使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得以顺利开展,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下:领导小组:组长:李冬梅成员:赵建兴贾振强李长胜陈守涛张永利研究小组:组长:赵建兴副组长:陈守涛成员:张永利王志强曾杰刘继玲查明艳(二)措施保证1、聘请潍坊市安全教育专家来校指导实验工作,并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理论培训。2、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向安全教育优秀学校取经。3、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