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XX镇以村级实绩考核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共XX市第十一届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XX品质,促进幸福共享。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村是最基层社区,农民是最大群体;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农村维稳难这个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在基层、在农村。农村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系统规范的农村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它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课题,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镇政府承担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管理、服务的各项任务,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我镇今后发展的方向。二、我镇农村社会管理现状2006年以来,我镇按照上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成果显著。但与广大农村居民的新期待相比,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相比,我镇农村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逐渐弱化。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村委会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农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财政投入不足,致使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个别村委会办公环境比较差,甚至有的村委会拖欠干部工资。一些村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村干部工作劲头不高,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拖拖拉拉,能推就推,直接影响了政策法规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二)村民自治令镇政府处于尴尬地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1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但是,镇政府在什么事务上对村委会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如何实现指导﹑支持和帮助,政府对村委会的管理范围有多大;村委会的自治范围有多大,怎么协助镇政府开展工作,如果不协助镇政府开展工作怎么处理等,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明确。令人头痛的“出嫁女”利益分配问题更加凸显政府的尴尬与无奈。村委会以村民自治为由将镇政府挡于门外,增加了镇政府对村委会的监督管理难度。三、建立村级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创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绩效评价是指组织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价。评价的目的就是使工作目标达到预期效果。针对我镇目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工作实绩考评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手段,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村干部,严格监督管理村干部,合理激励,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方式,强化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内容和原则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实现市区•XX一体化,重点要围绕完善村级治理机制,明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内容,界定农村承担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原则:一是公共服务人性化;二是要体现城乡统筹,做到农村管理不缺位;三是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