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2)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方向压强的关系。(3)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知道实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3)感受探究实验的思维程序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实验。(2)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固体压强的概念,这是学习液体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的基础。学生比较熟悉类比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液体压强的概念。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缺乏感性认识,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困难的一个原因。学生虽然不熟悉连通器的概念,但熟悉书上展示的这些连通器。例如:茶壶、水位计、水塔、水闸等。在教学时,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要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具、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1.会,因为烧杯受到重力2.不会(讲不出原因);会,因为水也受到重力3.实验1.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水对烧杯底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验证。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无压强。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在各小组的争论中达成共识:1.玻璃管的一端扎一张橡皮膜,灌水,凸出,表示有压强(如图 1)。在玻璃管的侧壁扎一张橡皮膜,灌水,凸出,表示有压强(如图 2)。2.行,学生用盐水做如图实验(如图 3)。3.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得出结论:液体(水或盐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1.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2.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三)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