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 1 、简介作者 ; 积累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 章思路。 3 、研读第一部分。 自学提纲 质疑问难 15 分钟1 、简介作者 2 、积累字词。3 、整体感知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思路。4 、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课文开头部分运用什么修辞说明学问和智慧的区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 )、比较课文与字典中对学问和智慧的解说在表达上的异同。5 、讨论:有知识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这说法对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罗家伦 (1897—1969) 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 1917 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 1919 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 1920 年被派赴美,留学。1928 年 8 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31 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 1932—1941 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 1969 年 12 月 25 日他病逝台北,享年 73 岁。 陶冶 ( ) 探骊得珠 ( )蕴( )含 譬( )如晦( )涩 犀( )锐蚌( )壳 铢( )子鞭辟入里 ( ) 相辅为用 ( )yùnpìhuìxībàngzhūyělípìfǔ 成语解释1 、探骊得珠2 、无关宏旨3 、鞭辟入里4 、浮光掠影5 、融会贯通6 、寸积铢累: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比喻印象不深刻。: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 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一点一滴的积累。 分析标题猜测文章内容与结构区别与联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 、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 , 2 ),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不同。 ( 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发现,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第二部分( 3~6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联系)第一层( 3 , 4 ),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二层( 5 , 6 ),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理清文章的脉络(或是)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 1-2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二( 3-5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三( 6 ):总结全文,提出论点。 运用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喻证法)学问: 原料 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