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湖北省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 袁修仁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下册)第 56-58 页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与上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上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相整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已经学过关于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理性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有关于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感性认识,他们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在数学中,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教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他们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感性认识基础。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2、教会学生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四、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直尺、铅笔、方格纸等。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前几天,我们刚拍了毕业照,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自己照得怎么样?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的照片师:怎么样?你们看到自己了吗?生:太小看不清楚。师:怎么办?生:放大。教师放大照片。师:现在呢?能看见吗?生:太大了,只看得见几个同学,应缩小一点。教师缩小照片。师:现在怎么样?生:全都看得非常清楚。师:老师刚才在电脑上完成了对图片的放大与缩小,这种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师:同学们知道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缩小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