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中医饮食调护的理论基础2学习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二、中药基础理论的指导 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常用法则四、饮食调护的应用 五、饮食宜忌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3调整阴阳4协调脏腑五脏针对性五体针对性伤五脏伤五体无味禁忌生理协调病理影响56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饮食。因时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地有东、南、西、北之分;人有胖、瘦、盛、弱之别,所以饮食也应“辨因”施治。三因制宜7 夏季气候炎热,阳热偏盛,应多食寒凉、 滋润属性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西瓜。 冬季气候寒冷,阴寒偏盛,应多食温热 属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根据食物的不同属性能使人体顺应气候 变化,以维持人体的内外环境相对平衡。 因时制宜8 东南地区气温偏高,湿气重,宜食清淡、渗湿食物; 西北地区气温偏低,燥气盛,宜食温热、生津、润燥食物。因地制宜9 因性别、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调护时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 1 )、小儿( 1 )生理特点:稚阴稚阳,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生机旺盛,应以调养脾胃为主,促进生长发育。( 2 )病理特点:易伤食吐泻,易缺钙。( 3 )饮食调护原则:健脾消食,慎食温热峻补食物。 ( 2 )、老人( 1 )生理特点:生机减退( 2 )病理特点:气血渐虚,阴阳渐衰,多患虚证。( 3 )饮食调护原则:饮食选择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慎食难于消化及寒凉的食物。( 3 )、女子( 1 )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孕产乳之生理现象。( 2 )病理特点:血偏不足而气偏有余。( 3 )饮食调护的原则:常宜补血。◆ 月经期:慎食过寒,辛辣过热之品。◆ 妊娠期:养血补肾安胎。◆ 产褥期:益气血,通乳汁。13辨证施食胃脘痛内脏脱垂便血崩漏14五味调和第二节 中药基础理论的指导• 一 . 食物的性味理论• 四气•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暖肝散结、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15• 五味•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 • 甘:能补(补益)、能缓(缓和)、能和(调和药性、和中)• 酸:收、涩——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 苦:泄、燥1617 二 . 归经 归经是食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因而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咳嗽咯痰-肺(梨子、柿子、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