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三)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 如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 1921 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列宁在办公室接见上访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征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2.“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 )A.推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3.《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4.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 1934 年第二次来到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D.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5.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过:“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6.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7.1933 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8.“虽不时有人试图翻案,直陈‘罗斯福新政’中所存的种种弊端,但更多人认为正是坚持了‘凯恩斯路线’,深陷‘经济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