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 第 14 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随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 11.“□□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应是( B )A.庚子B.甲午 C.甲辰D.甲寅 【解析】 据材料信息“威海、毁于日本”“自日占旅、大”等可确定相关战役是1894 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故选 B 项。2.(2017·天门)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 D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疯狂镇压义和国运动【解析】 依据题干“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由多个国家组织的为了镇压中国义和国运动,扩大侵华权益的战争,由此可知,“维和”是指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3.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一个知识分子在路上遇到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义和团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洋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义和团战士杀害。这反映了义和团( C )A.滥杀无辜百姓B.反对一切文化C.极端排外情结D.维护传统社会【解析】 结合所学及材料“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有一根洋火柴,……”便被杀害,反映了义和团的“极端排外情结”。所以应选 C 项。4.“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宰。”这项规定出自( D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理解材料条约规定的含义,即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承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 D 项。5.“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 299 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D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 “拆除山海关等炮台”的条约是《辛丑条约》。6.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B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赞扬其民主精神【解析】 A、C 两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排除;反侵略属于民族精神内容,反国内的专制压迫属于民主精神,故选 B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