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创新·高中历史》2008 年第 2 期“综合专题”栏目特约稿件(王军老师 2007 年 12 月 28 日约稿,2007 年12 月 31 日完稿,2008 年 1 月 1 日订正,2008 年 1 月 11 日再次修订)综合专题(8)历史上的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湖北省江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潘传振地址:434111 湖北省江陵县滩桥镇教育路 18 号 电话:13508617317 邮箱:panchuanzhen@yahoo.com.cn【背景材料】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紧紧依靠人民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最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切实保障民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基石,持续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 “高度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以 2007 年高考为例,全国卷(一)第 21 题考查 1956-1965年我国粮食问题,第 23 题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全国卷(二)第 40 题着重考查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和历史贡献;海南卷第 30 题考查苏联和新中国的农业政策;山东卷第 28 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有益探索;天津卷第 37 题考查古今中外的民本思想;四川卷第 16-18 题直接考查了民生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民生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08 年高考将会有更加精彩的考题出现。【问题分析】1.中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解决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各不相同纵观历史,民生问题在人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