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2、将卷Ⅰ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卷Ⅰ(选择题共 7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对外贸易2. 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A.耦犁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3. 汉代“工官”工场A.节约了朝廷开支 B.平民毫无可能使用到其手工业产品C.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影响 D.只是在首都设立皇室工场4.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闻名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5. 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政府压制但仍有发展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6.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A.“夜市”的繁盛 B.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C.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D.商业活动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7.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8.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朝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9.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