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马克思曾经说过: “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解析:根据“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虽然实现五口通商,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英国商品在中国并不畅销,这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故B 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A、D 两项错误;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答案:B2.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鸦片战争前后”。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开埠通商,逐渐成为经济重心,取代了苏州的地位,B 项正确。答案:B3.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析:本题以江浙地区经济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时间 19 世经 60 年代。A 项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不一致,排除;B 项中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而且“家家置纺车”,应该表现的是小农经济,不是民族工业,B 项错误,排除;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 项。答案:D4.(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