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江苏考试说明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 年“光荣革命”;(2)《权利法案》;(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4)1832 年议会改革;(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知识点一 “光荣革命”1.背景(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发生了两次内战,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2)1660 年 5 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威胁。2.过程:1688 年,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应议会之邀率军队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3.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政治基础。知识点二 《权利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知识点三 责任内阁制形成1.历程(1)“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2)1721 年 ,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3)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2.影响(1)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3)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知识点四 1832 年议会改革1.原因(1)旧选举规则弊端严重。(2)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的斗争。(3)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4)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2.内容(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型的工业城市。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知识点五 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1.原因(1)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2)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2.表现(1)内阁占用了议会会议的大部分时间。(2)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和取得一部分立法权。(3)内阁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4)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考向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史料研读]史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护常备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权利法案》史料二 短短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