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35 分钟)1.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 783.9 亿元,比 1952 年增长 128.5%。这主要是由于( )A.土地改革的推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完成D.“大跃进”的开展B [根据材料信息“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 783.9 亿元,比 1952 年增长 128.5%”可知,中国此时实施“一五”计划,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2.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B.三大改造的成就C.“大跃进”的成就D.改革开放的成就A [“一五”计划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而重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是东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从 1953 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的援建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许多新兴项目先后投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偏重沿海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建设( )A.完全由苏联援建B.调整了工业布局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结构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 [材料“1953 年开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偏重沿海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说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建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故选 B 项。]4.“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故选 C 项。]5.“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C [题干中这首民谣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赶超英国的决心,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该民谣创作于“大跃进”运动时期。]6.下表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连续四年工业、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是( )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年704317387537第二年1 083580503566第三年1 483867616497第四年1 6371 090547457A.1949—1952 年 B.1953—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