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子女可拒绝赡养其父母;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请回答:(1)材料一是梭伦改革的内容,请概括归纳改革涉及哪几个方面?是如何规定的?(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有何特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3)梭伦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阅读材料,归纳概括梭伦改革的内容,注意语言要精炼。第(2)问注意要结合材料来概括,注意要全面具体。第(3)问再现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从高考的命题趋势看,试题大多会以新材料、新情境出现,要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答案:(1)涉及等级划分、公民大会职权及官吏任免、对待工商业的态度。规定:以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由公民大会产生或罢免官吏;鼓励工商业发展;提倡学习手工技艺。(2)特征:节制、折中、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3)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商君书》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