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古歌谣与神话VIP免费

上古歌谣与神话_第1页
1/6
上古歌谣与神话_第2页
2/6
上古歌谣与神话_第3页
3/6
第一章上古歌谣与神话一、上古歌谣上古歌谣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是上古先民集体的口头创作。上古歌谣最初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杭育杭育”之类的劳动号子。后来随着劳动对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锻炼发展,有节奏的呼喊逐渐为有意义的语言所代替。这样,一种富于韵调和节奏感的真正诗歌便产生了。再后来作为一种有节奏的语言形式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先民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形式。于是,即便不在劳动场合,它也同样使用,从而显示出上古歌谣的丰富多样性。上古歌谣尽管比较丰富,但因为是口头创作,没有文字记录,绝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古籍里偶有记载,也多是后人的伪托,如《南风歌》(《孔子家语•辩乐》)、《卿云歌》、《大唐歌》(《尚书大传》)等。比较接近原始形态或较为可信的上古歌谣,只有《弹歌》(《吴越春秋》)、《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神北行》(《山海经•大荒北经》)、《候人歌》(《吕氏春秋•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里的一些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另外,尚有一些目存辞亡的上古乐舞,如《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黄帝《云门》(《周礼•大司乐》)、《清角》(《韩非子・十过》)、舜乐《大韶》(《尚书・益稷》)、禹乐《大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等,代表着先民的重要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上古歌谣的内容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劳动歌谣。这类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描绘和歌颂了劳动本身和劳动者,还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对获取更多猎物的无限渴望。同时,短歌本身还兼有总结劳动效率的目的和功用。2、祭祀歌谣。这类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又可分两种: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表现的是先民对神的畏惧、屈从、祈求和献媚,目的在求神降福;一种是咒语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古歌谣与神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