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伪距单点定位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 GPS卫星定位基本观测量,单点定位数学模型,并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对 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出卫星坐标和地面点近似坐标。最后,选取实例进行计算并进行精度分析。关键词 :GPS;单点定位;坐标计算;精度分析0引言在一个待定点上 , 利用 GPS接收机观测 4 颗以上的 GPS卫星 , 独立确定待定点在地固坐标系的位置 ( 目前为 WGS一 84 坐标系 ), 称之为绝对定位。它的优点是,只需用一台接收机即可独立定位, 观测的组织与实施简便 , 数据处理简单。其主要问题是 , 受卫星星历误差和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大气延迟误差的影响显著,定位精度较低。 但这种定位模式在舰船、 飞机、车辆导航、 地质矿产勘探、 陆军、空降兵等作战中仍有广泛的用途。1 基本观测量与定位模型利用伪随机码测距的原理,测定信号从卫星至接收机的传播时间,由于基本观测量一与时钟密切相关 ,现引入以下时间符号 ,T(GPS)表示统一的 GPS标准时 ;表示卫星 S时钟的表面时;表示接收机 K 时钟的表面时。 设卫星钟和接收机钟相对于 T(GPS)标准时的钟差分别为和,其定义为 : (1)设卫星于卫星钟时刻发射信号 ( 相应于 GPS时), 于接收机时钟时刻 ( 相应于 GPS时) 到达接收机 , 通过伪随机码测定基本观测量创, 则有:(2)那么,伪距测量定位的基本模型是:(3)式中:为实测的伪距, R为时刻的卫星位置至时刻接收机之间的几何距离;(4)现设于一测站 K 点上,在观测时刻,同时测得 4 颗以上的 GPS卫星的伪距则可以得到 j 个方程:(5)或写为: (6) 方程中位置参数为待定点的坐标(,)和接收机钟差,当观测卫星个数时就可求得 4 个未知参数。2 伪距定位解算2.1 组成观测误差方程根据伪距基本方程, 考虑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和观测随机误差,可组成观测误差方程 (7) 在实际定位解算中,根据待定点的概约坐标,用,,带入上式,并用泰勒级数将其展开,将观测方程线性化,得:(8) 式中:()-- 待定点 K 至卫星的观测矢量,向量的方向余弦,(9) —测站 K至卫星的距离的近似值(10)2.2 计算卫星在时刻的坐标和钟差根据观测时刻和观测伪距,计算卫星信号发射时刻(11)然后,根据导航电文,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卫星在时刻的坐标和钟差。2.3 定位解算首先根据卫星坐标和K 点概略坐标,计算(,)和,并将观测方程中的已知项用表示,即得(12)式中:—观测误差方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