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三国鼎立》 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 但它的形成, 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和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了解曹操官渡之战获胜的原因以及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比看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三国发展经济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和示意图, 使学生掌握两次战争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 采用探究式启发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图示法自主学习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课堂类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蒿里行》曹操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师:那位同学能简单说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生: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师:解释的非常好, 那哪位同学能结合这首诗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上是怎样的一种情况?生:东汉末年,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师:是什么造成的这种情况呢?生:军阀长期混战。师: 对,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之间不停地进行战争,那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 课《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