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数学教育的本质──对北京市日坛中学巫宇霞老师的说课《正态分布》的感受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袁京生我们知道,数学教育主要是向被教育者提供参与社会生活与建设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被教育者提供必要的智能训练和思维工具,提高思维水平;向被教育者展示数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其认识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向被教育者提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巫宇霞老师的课基于以上理念,在主题思想设计,板块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方面下了功夫,在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数学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多元、恰当的教学目标 作为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数学教学设计,巫宇霞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跳出学科本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特别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等方面体现了为学生的发展打造全方位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在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给与充分估计的基础上,制定出通过试验、观察和理性分析的方式,归纳小球分布的规律,感知引入正态曲线、正态分布的意义;借助图象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等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为高效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情境设计 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造成了数学难懂、难教、难学,这就更需要学习者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并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 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2活动过程正是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巫宇霞老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情境的探究性 要吸引学生进入情境,通常把教学建立在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上,巫宇霞老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设置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又力所能及的问题,例如,通过问题 1 和学生活动 1(学生动手做高尔顿板实验)、问题 2,使学生对正态曲线的来源有一个感性和直观的印象,并由此吸引学生对试验的结果产生一系列联想和求知欲,为学生的数学实践搭建了体验“再创造”的思维活动平台. (二)教学情境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