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想象训练,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通过品读重要词句,感受词作的意境;3、通过想象与拓展,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4、通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锻炼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通过诵读和想象、欣赏古代诗词,学习知识、方法能力的迁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许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中秋词作中的月更是俯拾皆是。二、走进词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三、淡描词意听朗读录音,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的画面。四、自主探究,感知词情1、从词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苏轼怀念弟弟子由的句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水调歌头》这首词里仅仅是在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怀念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由“兼”可看出) 叹人生 失意矛盾 怀子由 离愁别绪五、合作探究,感受词境1、你能从词中哪些词句感受到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把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写下来?2、想象自己在何时何地也会想起或用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美好的词句。3、语言训练:千年后你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了 六、拓展迁移 展示小组搜集到的与明月有关的诗句,说说为什么收集它,它借月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汇报合作探究成果)七、作业布置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换一种艺术样式来表现《水调歌头》这首词,比如为它谱曲、编舞,根据词意和词境,把它画成一幅画或利用电脑制作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