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1]VIP免费

九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1]_第1页
1/4
九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1]_第2页
2/4
九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1]_第3页
3/4
1石 家 营 中 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九 年级语文 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课型 _____ 主备 杨翠平 复备_______班级______ 组名_______ 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重点难点】 1、重点:(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2、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相吻合。 2、对话讨论。通过对话理清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问题。【课时安排】2 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论证结构【学习过程】 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自主学习】 一、自己查资料了解作者。 二、读准字音: 朱熹( ) 彷徨( ) 肇( ) 三、弄懂词义: 彷徨: 修身: 齐家: 格物: 相互交流学习平台11石 家 营 中 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致知: 诚意: 正心: 。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四、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提示: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 2 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合作探究】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 3、〈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相互交流学习平台21石 家 营 中 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讨论分析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合作探究】 1、第 4 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3、第 8 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第 9 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4、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第 12 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5、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小结、归纳】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效果?相互交流学习平台31石 家 营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