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活动中计算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和形成技能的能力。因此,低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培养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四种做法:一、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这些形式来训练学生。课前三分钟的热身活动进行口算接龙,这是每天坚持的。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说表内乘法里面“三八二十四”和“六七四十二”容易混淆。通过多次的比较,重复练习,学生便能准确记忆。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只是简单重复的说教,是无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的办法,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逐步建构数学模型,以达到理解算理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自己的学具摆出游乐场摩天飞轮等各图的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师板书:4×5=20,学生独立完成另外两个式子。由此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看到乘法的计算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苦恼“为什么学生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但在做题的时候却仍然会出错。”其实,出错的原因大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数字看错,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