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培育学生语文讨论性学习的方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语文讨论性学习的方法 语文讨论性学习,还是要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载体。即,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讨论价值。具体说来,以教材为依托实施讨论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深化研读课文,探究文本蕴义 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积累优秀语言的材料,同时还可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究,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进入讨论性学习,要指导学生讨论教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取不同视角去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比如,阅读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有的同学被作者清新典雅、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打动,可确立讨论专题《优美的文辞,隽永的意味》;有的同学对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造出来的一种特别的神韵的手法非常欣赏,可确立讨论专题《一切景语即情语――谈散文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有的同学思路很开阔,从郁先生笔下的“秋”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对“秋”的钟情,可确立讨论专题是《秋,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些文学素养较高、思想深刻的同学从文中读到了作者的平民意识,感到了一重文化气息,可确立讨论专题《从〈故都的秋〉感受人文精神》等等。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每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对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多篇课文串联,进行比较探究 比较,既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讨论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比较探究,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者有一定联系的著作、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探究其共同性和特别性的一种学习方法。 采纳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要学会找准阅读的比较点,进行求同辨异的探究。比如,学习鲁迅的小说《呐喊自序》,即可以让学生对这篇小说主旨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文章中了解鲁迅在弃医从文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弃医从文挽救落后人们的灵魂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从文。在文章中同样可以看出鲁迅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可以看出他杂文基调是战斗性的,他不是为文章而战斗,而是为战斗而做文章,从而也具体体现出鲁迅革命性的一面。又可以把这篇文章同他同一时期的文章进行比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鲁迅同期的思想和认识,学生自己就会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鲁迅的杂文艺术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和鲁迅的其他文章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