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第2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9月9日)今天,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欢聚一堂,热烈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隆重表彰全县优秀学校、校长、教师、教育工作者。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明确目标,表彰先进,激励全县广大教职员工敬业奉献、扎实进取,同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婺源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全体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等会,遐光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信心婺源自古是书乡,有重教苦读的优良传统。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里,全县各级各部门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重教意识全面提升。去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教育工作,解决了许多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新一届党政班子上任伊始,就积极开展调研、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资近3000万元,有效地化解了天佑中学基建债务包、詹天佑小学工程建设欠款等难题。最近,县里在研究落实省政府关于提高公务员人均300元的津补贴时,县委、县政府首先考虑的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待遇。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条件下,仍然把教师纳入此次津补贴调标范围,即教师人均工资在原有高于公务员的基础上,人均再加300元每月。今后我们还将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就像我们经常提的一句话:对教育投入再多也是不够的,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二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今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在生源锐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达到743人,考生比、万人比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前茅。参加全国数理化奥赛共获国家级奖37人次,比去年增加了54%,婺源中学物理、化学两门学科获省团体一等奖,数学学科获省团体第三名。参加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评比、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幼儿才艺大赛等省市级各类竞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的特长发展成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又一张亮丽明片。三是教学条件继续改善。2010年以来,完成投资2931万元,对全县37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施了改建,新建校舍面积31608平方米;拆除中小学D类危房面积32000平方米,校安工程总体进度居全市前列。2011年,多渠道筹集校建资金1420万元,启动了婺源中学东教学楼、紫阳三小综合教学楼等校安工程项目建设,紫阳一小教学楼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全县学校教学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四是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开展了“向王茂华老师学习”、举办师德演讲赛等系列师德教育活动,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有偿家教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进一步完善教师录用和培养机制,2010年、2011年新招聘教师76人,完成了首批大专师范定向生25人的工作分配。同时,实行教师交流机制,安排45名城镇教师赴边远薄弱学校支教,有效促进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均衡发展。回顾过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上还不够多、质量上还不够高;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相比,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教育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努力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二、拓宽思路,奋力开创我县教育工作新局面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婺源教育品牌建设”。在刚刚结束的人代会上,“打造教育强县,树立书乡品牌”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要拓宽思路,改革创新,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产业化上下功夫。第一,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当前,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已成为困扰教育的制约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也是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是要实现学校合理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乡镇学生涌入县城,城区教育资源显得十分缺乏,已满足不了进城家庭的需求。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