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后记严就香 2007.11.2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顺着这样的思路推进的:1、创设情境: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边长是 10米的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直径是 10 米的圆形路线跑。如果他们同时跑一圈,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以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铺垫引出圆周长知识,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前者是线段求和,后者是曲线求长。2、接着创设甩小球形成的圆引入深化,制造矛盾,激发学生形成猜想或探究的意向;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用几个不同的圆进行测量与探究,验证、找出圆周长与直径间的倍数关系,建立圆周率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圆周率的意义,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4、最后让学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这样的安排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各层次内容的内在联系,感受所学内容的整体性。不足之处:1、学生说时或思考时,教师的耐心还不够,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没有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多说一说。2、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的空间不够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探讨测量方法时,学生的办法说了好多,而老师却还不敢放手。3、甩小球形成的圆,可设计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既验证刚发现的周长计算公式,又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