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VIP免费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_第1页
1/9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_第2页
2/9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_第3页
3/9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近读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很有感触。1644 年的檄文,如今读来仍犹如甘泉沐身、透彻心扉。其见解之高深,言辞之犀利,哲理之完整,不能不令人感佩。 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国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长老会派,出于对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的恐惧,为巩固已到手的权利,下令实行书刊预先检查制度,禁止出版带有民主自由意识的书刊杂志。这等同于剥夺人们的言论自由,和专制王朝时期所实行的新闻制度一样。但其实,当时支配历史进程的还是集权主义,问题是在于这个权利应该集中于谁的手中。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由于论述离婚的小册子触犯禁令,受到国会质询,故满怀激情写下此《论出版自由》。其观点是作者真实思想的反映。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如此观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纵观当今之中国,时间已经来到了 21 世纪,却至今未能达致约翰·弥尔顿 300 多年前所主张的状态,不能不令人悲哀。 二、对人性好、恶之本性进行了深刻诠释,揭示出人性有“自我的修正”的追求和特性。 约翰·弥尔顿主张: (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着自己的理性能够辨别真假正误,并修正完善。 (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意见,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同生命一样神圣不可剥夺。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既是对理性的藐视,又是对人权的践踏。他说:“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的圣像”。 (三)人的本性具备客观性、普遍性,并无高下贵贱之分。检查禁书的人,并无证据证明其在人性上比普通人高贵,又怎么能保证其不受“污染”。一个蠢人拿不拿书都是笨蛋,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要限制蠢人而剥夺聪明人增加智慧方面的便利条第 1 页 共 9 页件。 由此,他得出了“书不在于好坏,而在于读者”的结论。可现今,国人在言论、出版领域还在相当程度地“享受”着英国人 300 多年前的“待遇”,难道不应当汗颜和反思吗。 三、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专制式的、限制人向往自由的政策。 当时的英国国会议员,大都是由于参加了革命而当选。于是约翰·弥尔顿对他们说:你们自己英勇而又指挥如意的谋划给我们带来了这种自由,它解放了、扩大了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见识。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