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王均辉在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获取科学知识,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一、指导学生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小学科学实验从目的来分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探索性的实验其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的基本材料。例如“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实验”,就是为了使学生搜集到“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液态水”这样的科学事实,获取溶解的感性认识。第二类是验证性实验。其作用就是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例如《水位为什么会升高》一课,在学生获得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空气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首先假设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必须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说明这个假设成立,是正确的,否则假设不成立,是错误的。第三类是模拟型实验,此类实验内容多为自然界中的宏观变化、微观变化,以及自然现象中因受时间、空间、材料等诸多可变因子的限制,又很难讲清楚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材在实验中会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类似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界发生的现象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来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如“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的程度”中的模拟实验等。二、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提高实验技能。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科学实验过程有重要作用,学生能不能充分利用仪器和材料,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例如组装简单线路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用了导线、电池.电池盒、灯座、灯泡和开关几种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果操作组装时,没有卡紧连接点,灯就不会亮起来,实验就会失败,学生也就不能通过这样一个实验知道灯是怎样亮起来的事实。指导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仪器和材料正确操作仪器,提高实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指导学生逐步认识各种仪器和材料,了解它们的构造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三、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对象,精心挑选典型的实验材料例如溶解的实验,用高锰酸钾作为溶质,它是紫红色的晶体与无色透明的液态水相比,颜色对比度非常强,它在水中溶解时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晶体的颗粒逐渐变小向水中四处扩散溶解过程,使学生获得强烈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而白糖是白色晶体,它与无色透明的液体水相比,颜色对比度非常弱,当它作为溶质在水中溶解时,观察不到晶体颗粒在水中扩散的过程,学生获得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