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汉合校”工作感受VIP免费

“民汉合校”工作感受_第1页
“民汉合校”工作感受_第2页
“民汉合校”工作感受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民汉合校”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巴州于 1999 年正式启动“民汉合校工程”。5 年来,全州合并学校 109 所,基本上完成了“民汉合校”任务。主要作法是: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巴州所属的 XX 县区一中、二中、五校、六校均属“一墙之隔”、“一路之隔”的学校,该州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将 4所学校合并成 2 所学校。合校后,学生就近入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校规模扩大了。XX 县区新扩建学校实施“民汉合校”后,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优化。XX 县区以危房改造为契机,加快“民汉合校”步伐,如今,XX县区中学和 XX 县区小学教学楼已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保证投入稳妥推进 尽管巴州各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县市的财政自给率仅为 30%左右。但是,各县市党委、政府却把实施“民汉合校”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把“民汉合校”作为百年大计工程,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宁可在别的方面压缩一点,也要保证“民汉合校”工程的资金投入。 XX 县区将 7 所中学合并,成立了 XX 县区中学,投资 1000多万元,新建 10800 平方米教学楼。为筹措建设资金,该县县委、县政府将出售凯泽蕃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产权资金313 万元,全部用于民汉合校工程。 几年来,全州用于民汉合校的经费投入已超过 2 亿元。 加强融合资源共享 巴州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师配备很不平衡,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民汉合校”,该州不断加强融合,使少数民族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组织管理走向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缓解了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第 1 页 共 2 页 合校后各民族师生之间更加团结和融合,各民族师生坚持统一编班统一教学计划,统一作业布置,统一评比检查,进而缩小了民族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缩小了民族文化差异。第 2 页 共 2 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钥匙书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事业,爱好互联网行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