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范文大全]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据统计,从 2000 年到2006 年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从 8654 亿 元 、 8338 亿 元 , 10741 亿 元 增 加 到 21548 亿 元 、21847 亿元、25969 亿元;而西部的青海、宁夏两省区分别从264 亿元,295 亿元增加到 641 亿元、707 亿元,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只有不断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城发展之间的差距,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把握区城发展的主亚内容及其方向。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各地区的人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 二、把握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发展向社会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转变。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条件。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可谓是荣辱与共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方面,区域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系统论的第 1 页 共 2 页角度看,社会是由诸多区域按照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而每一区域都是构成社会这一系统的要素。在考察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既不可能只强调其中某要素的发展,也不可能不顾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实现社会和谐而言,我们不可能只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或形而上学地切断各地区之间的诸多害观联系。这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另方面,社会和谐是保证区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