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筑牢防线心得体会[双向互动筑牢家园共育的坚强防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如何更能让家长参与,努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呢。在长期的幼教生涯中,在深深我意识到:要有效达到家园共育,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逐步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教养水平,真正携手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一、当前影响家园共育的症结所在 1.教师不会开家长会 以开家长会为例,有的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开班级家长会,俨然一副给家长上课的架势,并且指名道姓地批评“××小朋友这方面很差”,使其家长无地自容,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对幼儿的教育。有经验的教师开家长会就比较注意这个问题,教师只是讲出班内孩子的各种不良现象,提醒家长加强教育,对事不对人,而家长听了心里有数,面子上过得去,心理上也比较容易接受。 2.与家长的个别接触少 幼儿园除了正常的家访,教师与家长的接触主要靠平时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有些家长不够重视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而不少教师又甘于被动地接触家长,家长不来找也不主动去找家长。这部分教师不大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只满足在幼儿园有好的表现就行。应当看到,只有经常与家长交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 3.不善于具体地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 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幼儿的第 1 页 共 4 页教育,他们会经常地问教师“我的孩子最近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不少教师往往回答“挺好的,进步了”或者“还可以”等等很空洞的话。这样的回答家长不会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太少,与幼儿的个别接触也不多,因而不能深入地把握幼儿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平时只有多接触幼儿,多观察幼儿,才能具体地了解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才有话可说,并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取得和家长的共识。 4.不能大胆地与家长交流 有些年青教师面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家长,特别是面对素质不高的家长,往往不能据理力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