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纵观公安工作历史,哪里警民关系好,哪里的公安工作就上得去,哪里的老百姓就满意,哪里的社会治安就稳定。警民和谐至关重要,不容置疑,特别是今年公安部全面开展“三项建设”,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县级公安局作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密切、最直接、最广泛的基层公安机关,怎样处理好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尤为重要,是我们一线从警人员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一些现象分析入手,探讨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一、高素质的警察队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 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谐的人和事。有的不会办事也办不好事,有的人办事态度恶劣,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民警,更有甚者把“五条禁令”当耳边风违法乱纪。象今年 2 月 13 日,XX 省红河州 XX 县区公安局发生一起民警酒后开枪致人死亡案件,在社会上就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也仅是个别民警素质差的问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个别民警的个别行为在人民群众眼中却成了所有民警及整个公安机关的问题,严重影响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整体评价。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从警民关系的内涵外延看,警方处于警民关系的主导地位,是影响警民关系的主动因素。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在警方自身上做文章,全力打造严谨高效的公安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警民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密切。一是思想要严抓。要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积极引导广大公安民警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真正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永恒追求,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不断增进第 1 页 共 6 页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二是素质要苦练。全面推行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每年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必训的“三个必训”制度,积极探索“战训合一”模式,着力提高民警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