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所选用的教材为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比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它在整个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因而如何设计导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和总结归纳便成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任务。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是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以,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2、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1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和学法分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鉴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时先从复习除法的商不变规律入手,引发学生的内在知识积累。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知识的学习是从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算理引出的,理解分数大小相等的关键在于理解为什么把分母(分的份数)和分子(表示的份数)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说理来弄懂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创设了一种“情境导入、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索”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设计通过折纸、涂色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非常具体、真切的感知,为探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提供认知基础。在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质疑,借助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进一步归纳、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分析:(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1)回忆旧知猜信封:老师手上的信封里有一个数、一道算式,我抽出其中一张,谁能猜出另一张是什么?出示:2÷3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谁能说一道与2÷3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算式的商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猜信封”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让学生回忆旧知,这样设计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