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次培训体会 20xx 年 10 月 19 日——10 月 25 日,到福州参加首届闽苏两省中小学名师教学主张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几天下来,共听了林珊、张学青、刘仁增、薛法根、林莘、管建刚六位名师的六堂风格迥异的课,并接触了他们各自的教学主张——追求本真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和范式重构、为言语能力而教、追求有魅力的语文教学、讲评第一,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着实让我们在语文的魅力中徜徉了一番,也着实对我的教学生涯泛起了涟漪。镜头一:林珊老师的《伯牙绝弦》学生在《知音》的配乐中,美美地朗读着上下五千年及现代文人对知音的感悟,不但让学生再次深刻地理解了《高山流水》,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伯牙绝弦》不仅仅在于“高山流水”,他已成为“知音”文化,千古传诵。我的收获:林老师把历史典故融入课堂,理解文本又超越文本,这是我所要学习的。课堂的高度来源于老师的厚度,老师教得高,学生才会学得高。林老师借《伯牙绝弦》,教出了“知音”文化,这种驾驭文本的高度是我所要追求的。但公开课也在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老师会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所准备的学识有意无意地教给学生,这会导致课堂上教师的教太突出了。课堂出彩应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从学生的问题抵达到文本的境界,让学生诞生观念,才是最高的境界。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让学生出彩。今后的教学,我应注意致力于以学为基础。镜头二:张学青老师的《灰椋鸟》黑板上的鱼骨图不仅梳理出课文的梗概,更提炼出“爱”的文魂,一目了然地让我们明白了张老师为了她的“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老师”所做的努力。张老师不但在她的课上向我们展示了鱼骨图,还在她的教学主张中向我们介绍了阅读技巧,除了鱼骨图外,还有概念圈、意见椅、归因图、提问单、推测表,让我们可学可操作。我的收获: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利用滚动的字幕,迫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放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张老师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脉,表达意思,反思与欣赏的各种能第 1 页 共 4 页力,还努力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特别是板书,非常用心地设计,细节处可见其精神。要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我们老师应把人文素养和教学智慧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喜欢文本,走进文本,亲近文本,把文本读懂、读深、读透,只有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阅读能力才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