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的思考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就从政治上充分表明了这一思想的重要性。而自觉地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还必须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它的重要价值。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性理论的一个特点是具有体系性。零星的思想火花不能称为理论,只有丰富的有内在联系的思想,才能构成一个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首先,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三句话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他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从社会的三个领域来看,经济、政治、文化都涉及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的是社会的经济方面,“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的是社会的文化方面,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的是社会的政治方面这最后一个方面似乎有点费解,其实不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经济利益的集中代表,政党宗旨就是人们根本利益的体现。从党的社会性质的两个方面来说先进性和广泛性两个方面都讲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讲的是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的是党的广泛性。从党的一切活动的角度来说,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也都谈到了。前两个代表主要是讲手段,后一个代表是讲目的。党领导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三个论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构成有机的整体。江泽民同志的三个论断无疑是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但并不等同于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事实上,“三个代表”是一个理论符号,它不仅可以在狭义上特指江泽民的三句话,而且可以在广义上特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三年来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及其所包含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如果说最初我们对“三个代表”的认识是限于狭义,那么现在的理解应该进一步延伸到广义。这也是理论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从这方面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是具有丰富内容的思想体系。这些内容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前不久出版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篇幅浩大,内容极为丰富已经初步构成了一个体系。当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理论表述形态的出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说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并不意味着这个体系的理论建构和教学体系已经最终完成。现在,广大理论工作者正以极大的热情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努力掌握它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努力探究“三个代表”在高校“三进”的教学体系。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于这一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认识。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性一个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自圆其说,更在于它能对认识对象作出新的解说。也就是说,理论的价值在于思想的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个理论成果具有创新的理论价值。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具有一种非常鲜明突出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江泽民同志说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表现得十分明显。凡是读过江泽民同志若干论述的人,无不感受到一种致力创新的激进精神。他关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迅速变化的描述,关于国内形势发展和改革进程深入的论述,都无不给人一种形势的紧迫感;他关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论述,无不使人感到一种理论创新的自觉性;他阐述的一些新的思想,特别是他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无不洋溢着一种理论创新的精神,并给人以思想解放的愉悦。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表面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