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内容提要: 课堂上问题的解决,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艺术的表现等,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怎样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实际教学中, 常见老师滔滔不绝时,有学生低头贪玩;老师苦口婆心时,有学生东张西望;老师声嘶力竭时,有学生有气无力。我不禁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何况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精湛教学艺术的表现等,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于是,我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个课题实行了研究。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生师、生生间的有效沟通。怎样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一、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参与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呢?老师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1.了解学生是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水平的现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与爱好、习惯与性格等等。 2.尊重学生是基础 要在全班树立“参与无错”的氛围。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课堂,参与不精彩、回答不到位的时候,有没有人嘲笑是非常关键的,无论问题解决得如何,老师首先肯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使不精彩,也应该受到鼓励。所以应树立孩子们在课堂中无所顾忌、参与无错、谁参与谁提升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要解放学生的眼、耳、手、口、心等。据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看看,多说说,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二年级的写话《美丽的秋天》,我是这样做的,先领着学生到田野中去仔细地看一看,再在教室里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才写一写。这样有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