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国胜利论”的完善和补充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列宁运用这一基本原理,提出一国胜利论的思想,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但是,自诞生之初,一国胜利论就不断遭到理论和现实的诘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在实践中检验了一国胜利论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了一国胜利论,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一国胜利论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就形式而言,反对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应该在一国范围内进行;若就革命内容来说,lsquo;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rsquo;因为,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共产主义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当然,他们并没有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看成各国、各民族必须走的唯一道路。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如果把他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分析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那就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的发展情况,指出,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援下,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产阶级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他认为,革命的突破口不一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列宁分析了俄国国内外的形势,认为第1页共7页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俄国革命将成为欧洲革命的导火索。他原本希望通过欧洲革命的胜利来帮助俄国革命的胜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激化了社会矛盾。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并立的局面。列宁因势利导,及时发表《四月提纲》,带领俄国人民进行了十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占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全力支持俄国境内的复辟活动并实施武装干涉,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进而扑灭欧洲日益高涨的革命火焰。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苏俄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地保卫了苏维埃俄国。然而,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热切盼望的无产阶级欧洲革命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反而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毁灭性打击。此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苏维埃政权,俄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既没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之中,也出乎列宁的意料之外: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一国能否建立社会主义。面对这一情况,深信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的列宁,从理论上深刻论证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践中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及时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在资本主义占优势的情况下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新课题。此后,苏联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胜利前,中国知识界已经开始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但并没有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无产阶级第2页共7页革命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的,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