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近年来,*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工作部署,始终秉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农村改厕、村庄清洁为重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一、基本情况*区现辖涉农镇办4个,50个行政村,327个自然庄。全区国土面积3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农村常住人口*万,农村户籍数*万户,其中常住户籍数*万户。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户厕改造等项目,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超5万户(含农户自建、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区完整下水道式等),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0%。2020年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行政村1个。为确保农村改厕持续长久发挥效益,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区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以“自主清掏+互助清掏+市场服务”等多元互补运行模式,目前,依托镇办环卫垃圾收运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党建先锋队等组织,成立粪污清掏和厕具维修管护服务点8个,覆盖全区所有改厕户。为保障服务点正常运行,每个镇办又设置1个服务站,负责服务点日常监督管理,并将后续管护便民服务卡张贴到每户改厕户家中,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短板。一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报修、报抽信息沟通方式传统,效率低下。二是智能化管理运营及数据分析能力弱。从群众提出需求、第三方服务接单、台账登记、镇级补贴发放、群众服务需求数据分析、粪污无害化处置均采用人工登记,工作流程的管控标准与第三方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无法匹配。三是长效监管体系不完善。传统方式易出现数据不清晰,真实性、可靠性不高,不能有效实现全过程追溯、在线管控。二、创建目标2022年*区以区域为单位,建立起一套组织领导、工作推进、模式选择、政策支持、监督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技术体系,实现改厕后粪污资源化利用与长效管护运行有效。(一)农村改厕提升目标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主推混凝土一体化装备三格式、砖混三格式化粪池等卫生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计划于2023年底前改造提升农村户厕2000个以上,力争合格率达100%。(二)长效管护服务运营目标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建管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农村改厕“互联网+管护智能化长效管护模式,形成可追溯、可核查、可管控、高效、便捷的长效管护机制,覆盖全区3镇1办涉及农村改厕村居农村改厕户,切实解决卫生厕所管护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基本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资源化处置有出处”的目标要求。三、建设内容(一)智能管护服务体系。农村卫生厕所智能化管护平台系统及管护站点配套设施设备等。(二)农村改厕提升。主要指2018年及以前采用铁皮夹芯板厕屋建设的厕所,因技术模式选择不当、质量标准不高、建在院外、损毁严重的厕所。四、资金使用管理(一)资金预算与使用方向。农村卫生厕所智能化管护平台系统建设、管护站点配套设施设备以及运行相关费用等,预算资金300万元。农村改厕提升预算资金400万元。两项合计700万元。(二)资金监管。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专项资金申请、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专项资金申报、使用管理中存在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资金等财政违法行为的,对相关单位及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三)绩效评价。组织有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对项目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情况开展绩效评价。重点评价奖补资金使用、组织流程、质量监督控制、改厕技术指导、任务完成等情况,以及改厕管护实际成效社会满意度、群众满意度、社会效益。五、效益分析农村户厕改造可以防止肠道传染病发生,减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面貌,改变广大农民不良卫生行为,提高农民个人的卫生知识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