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科学探究 :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合肥市第 48 中学滨湖校区程结旺【教学设计思路】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过电流、 电压和电阻知识的基础上, 对三者的关系会有较大的兴趣, 本节课内容综合性较强, 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知识, 从技能上, 要用到电流表, 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分两课时,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中,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接着老师引导讨论, 引导设计方案, 再次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 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二课时老师进一步总结欧姆定律,用欧姆定律知识解决有关电路计算等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电端的电压。(4)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的关系。【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教学资源】教师:简单电路演示板。学生每四人一组: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电流表、电压表、不同阻值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教学方法】启发和探究实验的教学法,并配合交流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过程】引入:1、 复习回顾描述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2、设问:这三个物理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约束关系?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3、大屏幕投影本节课要讨论两个问题(1)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2)如果有关,电流的大小与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