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学数学 (圆锥的侧面积)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2 、学科:数学 3 、课时:1 4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小剪刀、扇形纸片、纸质漏斗,收集生活中圆锥有关的实例。 二、 教学课题 知 识 目 标: 1 、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了解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 3 、能够利用圆锥侧面积公式解题。 能 力 目 标: 1 、通过探索圆锥的特征、圆锥侧面积公式计算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用平面图形空间变换的方法观察几何体。 2 、经历观察探究图形,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把空间图形的有关计算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计算能力。 情 感 目 标 1、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模型,发现结论,获得探究的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通过导入新课,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的精神。 三、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圆这一章,本节内容是《圆锥的侧面积》的一课,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圆的有关性质,了解并掌握了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但是本节课从平面发展到了立体空间,学生的空间概念还需要逐步培养、建立。初三的学生经历大量的探究活动,但是如何把立体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平面问题,更需要发现问题的本质、关键,能够在问题情景的变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抓住本质,进一步认识空间图形。 四、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利用课件,视频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4 、巩固练习; 5 、引导学生对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 6 、完成作业,教师质疑。 五、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找一段能体现圆锥的图形的导入视频。 【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xMTA0OTI=.html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 1] 问题【百度搜索】http://lgy j.cn/sj/UploadFiles_496...